編輯精選收錄 - Oct 22 2025
GM 通用汽車 Q3 2025 財報分析
想掌握更多科技股投資大小事,歡迎追蹤臉書:👉 劉總監的財富心靈講堂
通用汽車公司(GM) 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分析
法說會日期: 2025年10月21日
主要發言人: Mary Barra(董事長兼執行長)、Paul Jacobson(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Susan Sheffield(GM Financial總裁兼執行長)
1. 執行摘要
公司簡介
通用汽車是美國領先的汽車製造商,業務範圍涵蓋內燃機車輛與電動車的設計、製造與銷售。核心產品包括雪佛蘭(Chevrolet)全系列車款、GMC卡車與休旅車、凱迪拉克(Cadillac)豪華車系,以及電動車產品線如Equinox EV和Escalade IQ。在美國市場,GM於2025年第三季達到17%的市場份額,為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展現其市場領導地位。公司同時透過GM Financial提供汽車金融服務,並持續投資軟體服務(OnStar、Super Cruise)與自動駕駛技術。
主要財務亮點
第三季度業績:
- 調整後EBIT: 34億美元,年減7億美元
- 調整後汽車自由現金流: 42億美元
- 北美EBIT利潤率: 6.2%(扣除關稅影響後約9%)
- 美國市場份額: 17%,年增50個基點
- 電動車交付量: 創紀錄的6.7萬輛,市佔率16.5%
全年指引上調:
- 調整後EBIT: 120-130億美元(上調)
- 調整後每股盈餘: 9.75-10.50美元(上調)
- 調整後汽車自由現金流: 100-110億美元(上調)
- 資本支出: 預計在100-110億美元指引區間的低端
重大業務發展
產能擴張與在地化投資: 因應關稅環境變化,GM宣布超過40億美元的資本投資計劃,將在田納西州、堪薩斯州與密西根州的工廠增加產能。其中,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的雪佛蘭Equinox產量將比先前宣布的計劃增加一倍以上。這些投資上線後,GM計劃在美國每年生產超過200萬輛汽車。此外,公司將投資近10億美元在紐約生產新世代先進節能V8引擎。
電動車策略調整: 由於聯邦消費者補貼取消以及監管框架演變,GM判斷近期電動車採用率將遠低於規劃。因此決定將Orion組裝廠從電動車生產轉為內燃機生產,並將密西根州合資電池廠出售給LG Energy Solution。第三季認列16億美元特殊項目費用,包括12億美元非現金減損(主要與Orion轉型、電池模組組裝產能削減、停止次世代氫燃料電池開發及CAFE積分註銷相關)與4億美元現金支出(供應商合約取消成本)。公司同時決定停止CAMI組裝廠的BrightDrop生產,第四季將認列額外費用。
關稅應對策略: 2025年關稅總影響從原估40-50億美元降至35-45億美元,主要受惠於總統於週五宣布的MSRP抵銷計劃擴大。GM透過市場策略、產能調整與成本控制措施,已抵銷約35%的關稅影響。第三季關稅總影響為11億美元,略低於預期(主要因韓國進口量減少)。公司已開始收到3億美元的關稅抵銷現金退款,並將持續至第四季。
管理層展望與財務指引
管理層對2026年表現保持樂觀,預期將優於2025年。主要改善動能來自:電動車虧損縮減(透過產能適當調整與成本降低)、保固費用改善(現金支出已趨穩定)、關稅淨負擔降低(自救措施與貿易協議進展)、監管要求調整(內燃機車銷售時間延長)以及固定成本管理。
Paul Jacobson強調,GM的首要目標是將北美EBIT利潤率恢復至歷史性的8-10%水準。公司將維持整體生產、定價與促銷紀律,並持續推動電動車獲利能力改善。此外,跨職能團隊正從GM內部、供應商與經銷商三方面著手解決保固費用問題的根本原因。
2. 財務表現分析
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詳細分析
| 財務指標 | Q3 2025 | 年度變化 | 說明 |
|---|---|---|---|
| 調整後EBIT | 34億美元 | 年減7億美元 | 包含11億美元關稅影響 |
| 調整後汽車自由現金流 | 42億美元 | - | 部分受惠於3億美元關稅抵銷退款 |
| 北美EBIT利潤率 | 6.2% | - | 扣除關稅影響後約9% |
| 美國市場份額 | 17% | 年增50個基點 | 2017年來最高水準 |
| 電動車交付量 | 6.7萬輛 | 創紀錄 | 市佔率16.5%,全美第二 |
| 經銷商庫存 | 52.7萬輛 | 年減16% | 電動車庫存季減近30% |
| 保固費用 | - | 年增9億美元 | 管理層認為過高,需改善 |
| 中國股權收益 | 8千萬美元 | 連續四季成長 | 市場份額年增30個基點至6.8% |
| GM國際(中國除外) | 調整後EBIT近1.5億美元 | 年度相對穩定 | 中東全尺寸卡車與SUV銷售強勁 |
| GM Financial | 調整後EBT 8億美元 | - | 第三季派發3.5億美元股息 |
定價與促銷紀律
第三季定價較去年同期小幅上升,2026車型年的增量定價部分被小幅車隊業務逆風抵銷。GM的促銷支出連續第10個季度低於行業平均水準,展現優異的定價紀律。管理層維持全年定價成長0.5-1%的指引。
電動車方面,GM在第三季達到創紀錄的交付量,部分受惠於聯邦7,500美元消費者購買補貼取消前的需求提前釋放。10月起電動車需求明顯疲軟,預計此趨勢將持續至2026年初,屆時將能觀察到電動車的自然需求水準。公司承諾將依需求生產,持續專注改善電動車獲利能力,包括透過採用更大模組尺寸與新電池化學配方來降低材料成本。
資本配置
第三季GM投資21億美元於資本專案,償還13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債務,並回購15億美元股票。儘管外部環境充滿挑戰,年初至今已回購35億美元股票。第三季末攤薄股數為9.54億股,年減15%。管理層預期股數將持續下降,因公司將繼續回購股票。
3. 部門分析
北美業務
北美業務交出亮眼成績,第三季EBIT利潤率達6.2%,創下跨界休旅車交付紀錄,全尺寸皮卡與SUV表現強勁。扣除關稅影響後,利潤率約為9%,符合先前8-10%的目標區間。定價較去年同期小幅上升,2026車型年增量定價部分被車隊業務小幅逆風抵銷。
保固費用在第三季造成年增9億美元的逆風,管理層坦承此數字過高。公司正採取多管齊下的全面性策略降低保固支出,包括要求經銷商協助降低維修成本、深化供應商品質驗證、運用數據與AI工具、OnStar連線功能及主動式OTA更新來更快速識別與解決問題。內部方面,GM正優化維修流程,例如將許多案例從全變速箱更換改為針對性零件修復,已帶來可觀成本降低。因這些行動,近幾個月整體保固現金支出已趨穩定。
中國業務
GM中國持續成功轉型,表現優於許多全球同業。第三季市場份額年增30個基點至6.8%,中國股權收益達8千萬美元,已連續四季上升。公司持續預期全年將實現獲利。
GM國際(中國除外)
調整後EBIT接近1.5億美元,年度相對穩定,主要受惠於中東地區全尺寸皮卡與全尺寸SUV的強勁銷售。
GM Financial
第三季交出穩健表現,調整後EBT達8億美元。持續為客戶與經銷商創造價值,第三季派發3.5億美元股息。GM Financial全年EBT調整後預期達25-30億美元,反映持續強勁表現。
信貸表現方面,Susan Sheffield指出消費者展現韌性,信用表現符合預期。儘管次級貸款借款人面臨一些壓力,但他們持續就業,表現相當一致。呆帳率維持在1.2%,年度持平。公司擁有強健資產負債表,足以應對任何可能的變化。就可負擔性而言,GM在多個價格點提供廣泛產品線,能夠服務客戶並協助他們購買負擔得起的車輛。
各部門EBIT表現比較
通用汽車公司(GM) 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分析
4. 市場分析
整體市場概況
GM於第三季在美國市場達到17%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50個基點,創下2017年以來的最高第三季市場份額。公司促銷支出連續第10個季度低於行業平均水準,展現優異的定價紀律。第三季經銷商庫存較去年同期減少16%,至52.7萬輛。內燃機庫存週轉快速,電動車庫存自第二季末以來積極管理下降近30%,達到更適當水準。
全年預期方面,GM現預計2025年度總車輛SAAR(季節調整後年率)約為1,650萬輛。批發量角度,第四季相對第三季將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美國生產天數減少7天,加上聯邦消費者補貼取消後電動車批發量降低。
內燃機車市場
內燃機車輛需求持續強勁,遠超原先預期。隨著排放法規演變,內燃機車銷售時間將延長,GM正積極調整產能以把握此機會。公司宣布將Orion組裝廠從電動車生產轉為內燃機生產,預計於2027年初上線,將生產凱迪拉克Escalade,隨後增加次世代全尺寸輕型皮卡。
全尺寸皮卡與SUV持續展現強大需求。Mary Barra指出,全尺寸SUV目前供應受限,Orion上線後將使GM能充分發揮全尺寸休旅車這項對GM而言的重要產品線優勢。Fort Wayne工廠產線速率提升已帶來更高利用率效益。
跨界休旅車市場同樣表現亮眼,第三季創下交付紀錄。雪佛蘭Equinox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因此GM決定在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安裝Equinox生產線,產量將比年初宣布的計劃增加一倍以上。
電動車市場
GM於第三季達到創紀錄的6.7萬輛電動車交付量,鞏固全美電動車市場第二位置,市佔率16.5%。此強勁表現部分受惠於聯邦7,500美元消費者購買補貼取消前的需求提前釋放。
然而,10月起電動車需求顯著疲軟,管理層預期此趨勢將持續至2026年初,屆時才能觀察到電動車的自然需求水準。聯邦補貼取消與監管框架演變,使得近期電動車採用率將遠低於原先規劃。
GM將維持零售電動車產品線不變,繼續生產獲獎車款如雪佛蘭Equinox EV與凱迪拉克Escalade IQ,但將依需求生產,維持紀律。管理層強調,即使在補貼取消前就有電動車採用,補貼取消後也將持續有電動車採用,追求品質與續航力的客戶將青睞GM平台提供的車款。
商用電動廂型車市場發展速度遠低於預期,監管框架與車隊補貼的變化使業務更具挑戰性。GM決定停止CAMI組裝廠的BrightDrop生產並評估該廠未來機會,第四季將認列相關費用。
Paul Jacobson指出,電動車市場從供給面預期將更加穩定。過去許多競爭對手為獲得環保積分而不計價格銷售電動車,GM在此競爭環境中仍維持更穩定的促銷水準。在更穩定的市場背景下,GM車輛品質將更具優勢。公司電動車促銷支出約為行業其他業者的一半,此紀律已獲回報。
中國市場
中國業務持續成功轉型,第三季市場份額年增30個基點至6.8%,股權收益8千萬美元,已連續四季上升。公司持續預期全年獲利,表現優於許多全球同業。
談及中國競爭對手,Mary Barra表示GM專注於確保擁有設計精美、搭載適當技術且成本合理的車輛。公司不僅從中國合資企業了解這些車輛,也進行比較分析。GM的目標是在公平競爭環境下競爭,推出更優質的車輛滿足客戶需求,如同目前正在進行的策略。
中東與其他國際市場
GM國際業務(中國除外)調整後EBIT接近1.5億美元,年度相對穩定,主要受惠於中東地區全尺寸皮卡與全尺寸SUV的強勁銷售。
南美洲市場方面,公司在許多國際市場擁有強大業務。Paul Jacobson提及南美市場取得進展,雪佛蘭品牌表現良好,在許多南美市場被視為高端品牌。
5. 戰略發展
產能調整與在地化策略
因應關稅環境變化,GM宣布今年稍早已承諾40億美元資本投資,將於未來兩年在田納西州、堪薩斯州與密西根州工廠實現生產在地化。今日進一步宣布,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的雪佛蘭Equinox產量將比年初宣布計劃增加一倍以上。這些投資上線後,GM計劃在美國每年生產超過200萬輛汽車。
此外,公司將投資近10億美元在紐約生產新世代先進節能V8引擎。重要的是,GM在應對這些生產變化並在美國創造新就業機會的同時,仍維持資本紀律。
Orion組裝廠將從電動車生產轉為內燃機生產,預計於2027年初上線,將生產凱迪拉克Escalade,隨後增加次世代全尺寸輕型皮卡。此轉型既有關稅緩解考量,也有滿足未被滿足需求的商業機會。
電動車產能優化
由於監管框架演變與聯邦消費者補貼取消,近期電動車採用率將遠低於規劃,導致電動車工廠與供應鏈產能利用率降低,變動成本上升。GM決定過渡Orion組裝廠從電動車至內燃機生產,並將密西根州合資電池廠出售給LG Energy Solution。同時決定停止CAMI組裝廠的BrightDrop生產並評估該廠未來機會。
第三季認列16億美元特殊項目費用,包括12億美元非現金減損(主要與Orion轉型、電池模組組裝產能削減、停止次世代氫燃料電池開發及CAFE積分與相關負債註銷)與4億美元現金支出(供應商合約取消成本)。公司將在第四季因BrightDrop與持續產能調整工作認列額外費用。
Paul Jacobson解釋,當生產產能連續階段性下降時,會對整個供應鏈、物流與供應商增產成本造成嚴重影響。透過迅速果斷應對產能過剩問題,GM預期能在2026年及以後減少電動車虧損,使公司在需求穩定時處於更有利位置。
零售產品組合維持不變,將繼續生產獲獎產品如雪佛蘭Equinox EV與凱迪拉克Escalade IQ,並相信即使在較小市場中表現也會改善。電動車仍是GM的北極星方向,將持續投資新電池化學配方如LMR(鋰錳豐富型)、新外形因素與其他架構改進,以推動獲利能力改善。
關稅緩解措施
2025年關稅總影響從原估40-50億美元降至35-45億美元,主要受惠於總統週五宣布擴大MSRP關稅抵銷計劃。新計劃將期限延長至3.75%,並擴大符合資格零件範圍,包括將零件指定至232條款,使進口至美國用於美國生產的零件能獲得更多抵銷。
GM透過三大策略抵銷關稅影響:市場策略(定價調整)、製造足跡變化(產能轉移)與固定成本削減。市場策略方面,第一季即迅速調整全年定價預測,此策略持續發揮效果,全年定價預期仍維持年增0.5-1%。製造足跡方面,Fort Wayne工廠產線速率提升已帶來更高利用率,但主要效益將在今年宣布的資本支出於2026年底至2027年初開始產生效果時實現。固定成本方面,公司維持紀律,曲線已趨平緩。
這些措施預期在2026年將持續發揮效果,且製造足跡領域可進一步擴大。管理層相信能使淨關稅負擔(扣除自救措施後)低於2025年水準,儘管需承受額外一季的關稅。目前指引尚未納入韓國關稅任何變化,仍在等待最終確定。重型關稅方面,對GM影響極小,已納入先前提供的關稅指引中。
供應鏈韌性建設
GM在過去幾年持續致力於供應鏈韌性建設,尤其在經歷COVID與半導體短缺後。電池原材料與稀土方面,Paul Jacobson領導活動從北美角度採購,策略為在地化或盟友化採購。這些投資持續帶來回報,磁鐵方面已見成效,Lithium Americas投資也是另一項重要佈局。
針對Novelis鋁材供應情況,GM受影響極小,已能找到替代來源。中國晶片供應方面,公司正密切監控,團隊正全天候評估潛在中斷點並尋找不同來源。管理層對相關政府正在對話感到樂觀,希望能解決此問題。同時團隊持續工作以確保持續運營。
Mary Barra強調,這已成為GM的常態作業,無論是自然災害或其他供應鏈挑戰,公司擁有極強供應鏈團隊,且與供應商建立良好合作關係。關係在此時刻至關重要,將持續努力解決問題。
與現代汽車的合作
GM宣布與現代汽車合作開發新車輛,主要針對南美市場。Mary Barra表示,此合作展現產業能在非消費者面向領域進行更多協作,節省研發支出,某些情況下也節省資本支出,使車輛更具競爭力。公司與現代建立強大合作關係,將持續評估未來更多機會。
軟體與服務成長策略
GM正積極推動軟體與服務業務成長,於每輛車銷售期間與之後創造更多營收。年初至今已從OnStar、Super Cruise與其他軟體服務認列近20億美元營收,遞延收入從第二季成長14%至近50億美元。這建立在1,100萬OnStar訂閱戶基礎上(年增34%),包括超過50萬Super Cruise客戶(年增近倍)。預期至本十年末將實現強勁雙位數營收成長,毛利率約70%。
Super Cruise持續改進,現已整合Google Maps,使車輛能在Super Cruise啟動時跟隨規劃路線。Cruise團隊與GM正合作,由受訓測試駕駛操作車輛以獲取更多洞見,訓練次世代功能。Sterling Anderson加入後,除產品專業知識外,其在Aurora期間累積的自動駕駛領域專業,使這項活動現由他領導。
公司正開發次世代軟體定義車輛平台,將帶來革命性變化,因為能獨立於硬體定義的物理層演進每輛車的軟體層。對客戶而言,車輛將隨時間變得更智能、更有能力且更個人化。平台將更穩定且使用壽命更長,複雜度大幅降低,並從功能與服務創造新營收流。
F1賽車戰略投資
Mary Barra在結束致詞時特別提及凱迪拉克F1團隊的進展。2026年3月,凱迪拉克將成為F1賽道上首個美國汽車品牌,於澳洲賽季揭幕戰首次亮相,並於5月在美國邁阿密首次於美國本土比賽。Apple宣布將在美國獨家轉播F1,將使凱迪拉克品牌進入多元觀眾家庭,協助與美國估計5,200萬粉絲群建立更強連結。F1與凱迪拉克品牌高度契合,符合打造真正豪華美國品牌的所有努力。
通用汽車公司(GM) 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分析
6. 管理層展望
2025年全年指引(上調)
基於強勁產品動能、持續紀律執行,並假設晶片供應問題造成的生產中斷極小,GM上調2025年度指引:
- 調整後EBIT: 120-130億美元(上調)
- 調整後每股盈餘: 9.75-10.50美元(上調)
- 調整後汽車自由現金流: 100-110億美元(上調)
- 資本支出: 預計在100-110億美元指引區間的低端
此次上調反映對基礎業務表現的信心,同時納入政府近期批准擴大的MSRP關稅抵銷計劃。
關鍵假設與展望
2025年關稅影響: 總影響從原估40-50億美元改善至35-45億美元,主要受惠於MSRP關稅抵銷擴大。預期透過市場策略、成本控制與製造足跡措施,抵銷約35%的較低總關稅影響。
車輛交付: 現預期2025年度總車輛SAAR約為1,650萬輛。批發量方面,第四季相對第三季將受季節性影響,美國生產天數減少7天,加上聯邦消費者補貼取消後電動車批發量降低。
定價: 全年持續預期北美定價年增0.5-1%。第四季2026車型年定價將部分被季節性行業促銷增加抵銷。將維持紀律生產水準,有望達成年底50-60天庫存目標。
GM Financial: 有望達成全年調整後EBT 25-30億美元指引,反映持續強勁表現。
2026年初步展望
管理層預期2026年將優於2025年,擁有多項改善槓桿,包括電動車虧損進展、保固成本改善、關稅抵銷、監管要求調整與固定成本管理。因此,假設宏觀環境相似,預期明年將更強勁。
Paul Jacobson強調,即使環境相同,公司擁有許多工具能降低成本並推動更佳表現,包括改善保固表現、減少電動車虧損、降低淨關稅負擔等。將在2026年預算完成與1月全年指引公布時提供更多細節,屆時對消費者與宏觀環境將有更清楚了解。
長期戰略定位
領導團隊的首要目標是將北美EBIT利潤率恢復至歷史性8-10%水準。實現路徑包括:持續推動電動車獲利能力改善、維持整體生產/定價/促銷紀律、管理固定成本、進一步降低關稅淨負擔(扣除自救措施),以及跨職能團隊從GM內部、供應商與經銷商三方面解決保固費用根本原因。
GM比以往更強大且更具韌性,正調整業務以適應新關稅與監管環境。除前述自救措施外,正擴大美國產能並與供應商合作增加美國零件含量。管理層看到明確路徑隨時間將北美恢復至歷史性8-10% EBIT利潤率,並承諾根據資本配置政策持續回購股票。
7. 問答環節關鍵洞見
Joseph Spak | UBS Investment Bank
問題: 更新的關稅資訊細節?總影響降低5億美元是否來自MSRP抵銷的更多零件?如何運作?
Paul Jacobson回應: 總統週五公告除重型關稅外還做了多項措施,包括將MSRP抵銷延長至3.75%,並擴大零件指定至232條款範圍,使進口至美國用於美國生產的零件池擴大,因此能更多使用MSRP抵銷,節省部分關稅。
問題: 這是否意味2026年有約15億美元年增利好?
Paul Jacobson回應: 尚未給予2026年具體指引,因仍需解決韓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問題。但如先前所述,預期淨關稅負擔(扣除自救措施後)可能低於2025年,儘管需承受額外一季。
Itay Michaeli | TD Cowen
問題: 排放法規轉變對未來幾年銷售更多內燃機全尺寸皮卡與SUV的影響?Orion產能應視為增量成長機會還是關稅緩解?
Mary Barra回應: 有幾個觸發因素。首先,Fairfax安裝Equinox因為有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是上行空間。其次是全尺寸卡車,目前全尺寸SUV供應受限,Orion上線後將能充分發揮GM全尺寸休旅車產品線優勢。卡車方面,部分是從關稅角度轉移更多至美國,但也可能有全球全尺寸卡車需求。因此部分是關稅緩解,但確實在某些供應受限且需求超過生產能力的車輛上有上行空間。
問題: Super Cruise與個人自動駕駛發展進度?
Mary Barra回應: Super Cruise幾乎每季都在改進,現已整合Google Maps。Cruise團隊與GM合作,由受訓測試駕駛操作車輛獲取洞見訓練次世代功能。Sterling Anderson加入後帶來產品與自動駕駛專業,活動現由他領導。將看到Super Cruise持續改善,也在開發次世代軟體定義車輛,將帶來階段性改進,使我們達到與目前業界最佳相當或可能更好的水準。我們確實相信個人自動駕駛將非常重要,Super Cruise正朝全面Level 4邁進。
Dan Levy | Barclays
問題: 關稅緩解似乎產生更強效益,能否詳細說明?市場定價似乎已達上限,因此獲益可能來自成本與製造足跡?這些領域的發展空間?當前韓國關稅指引是否未納入任何韓國關稅減輕?
Paul Jacobson回應: 年初強調三大領域:市場策略、製造足跡變化與固定成本削減。市場策略方面,第一季即迅速調整全年定價預測,持續維持,全年定價預期仍年增0.5-1%,部分受惠於紀律性庫存與促銷策略。製造足跡方面,Fort Wayne產線速率提升已帶來部分節省,但主要效益在今年宣布的資本支出於2026年底至2027年初產生效果時實現。第三領域是固定成本,已維持紀律,曲線趨平。所有這些預期將延續至2026年,製造足跡領域可進一步擴大,因此相信能使淨關稅低於2025年。確認目前指引未納入韓國任何變化,仍在等待最終確定。
Mike Ward | Citigroup
問題: GM似乎文化轉變為快速行動,這是否使GM在市場環境較不波動時資本密集度降低?如何追蹤?
Mary Barra回應: 確實看到團隊在文化轉變方面表現優異。根據經驗,當面臨明確挑戰時團隊展現最佳工作,對齊並超越預期。COVID、半導體短缺、後COVID挑戰,以及今年監管環境劇變與電動車轉型和關稅,都看到這點。對團隊今日分享的成果感到自豪,展現團隊敏捷性與速度。我們不會坐下來責怪他人,只會說好,這是情況,如何調整,能多快完成。未來有幾項可觀察指標,如在保持資本紀律同時進行足跡變化並維持在100-110億美元範圍是一個證明點。
Paul Jacobson補充: 資本紀律、庫存紀律與COVID以來學到的經驗幫助我們更靈活。過去庫存過剩的遲鈍性傷害了反應能力,因為總是承載那個重量。更精實使我們能走得更快,更快做決策就能更好實施。
Mark Delaney | Goldman Sachs
問題: 提到預期GM北美利潤率隨時間回到8-10%,需要發生什麼才能回到該水準?在不大幅降低關稅情況下該利潤率水準有多可行?
Paul Jacobson回應: 這是我們的期望目標,我們不為發生在身上的事找藉口。給予調整業務的時間讓我們有信心回到8-10%水準。談到的槓桿包括降低淨關稅負擔(無論透過達成協議或持續自救並平衡損益表其他投入)、克服保固費用(現金流出已穩定是良好指標,負債的應計項目需追上,希望進入2026、2027及以後能看到保固帶來順風)、適當調整電動車產能規模(過去幾年談到擴大電動車規模對降低成本填補因先前監管環境而必須建立的產能很重要,確保未來平衡該負擔將有幫助)。如Mary所說,我們能在較小需求集中成功,但必須是更自然而非真正由合規驅動的人為環境。未來有很多力量能幫助我們做到,目標是儘快實現。
Ryan Brinkman | JPMorgan
問題: GM Financial表現與消費者汽車貸款狀況?如果美國就業疲軟或進入低迷,投資人能合理預期GM組合有何表現?
Paul Jacobson & Susan Sheffield回應: GM Financial團隊在Dan之後持續表現強勁,執行優異,可說是最佳汽車金融公司。目前組合表現看到相當有韌性的消費者,信用表現符合預期(考量主要為優質信用組合)。即使在次優質領域(佔組合極小部分),表現也相當一致。是的,那些借款人有些壓力,但他們持續就業,表現如預期,看到正常季節性趨勢,呆帳率年度持平在1.2%。因此相當有韌性的消費者,密切追蹤一切,但表現良好。壓力測試方面,擁有非常強健資產負債表,管理業務確保擁有強健資產負債表,能經受任何可能變化。失業率方面,歷史告訴我們若失業率上升會有影響,但從目前位置看狀況非常良好,再次看到相當有韌性的客戶。可負擔性角度,考量GM在多個價格點提供廣泛產品線,能服務客戶並讓他們購買負擔得起的車輛。
Adam Jonas | Morgan Stanley
問題: 中國OEM參與美國市場的未來?自動駕駛進展與2026年里程碑?
Mary Barra回應: 首先感謝對團隊執行的認可。中國競爭方面,無法控制中國從何處競爭或不競爭。通用汽車專注確保擁有設計精美、搭載適當技術且成本合理的車輛。我們不僅從中國合資企業了解這些車輛,也進行比較分析。我們的目標是競爭,需要公平競爭環境,對此我一直相當直言。但在公平競爭環境下,我們計劃以更好的車輛競爭,讓客戶想要擁有,就像今天正在做的。
自動駕駛方面: 確實看起來自動駕駛問題正在被解決。如果最近去過奧斯汀或舊金山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們已重新調整自動駕駛努力,更專注於ADAS與Super Cruise及個人自動駕駛方面。我們專注於個人自動駕駛與Level 4。目前不在rideshare 1.0業務中。當考慮擁有車隊與經營robotaxi車隊涉及的所有其他方面,那不是我們今天的核心業務,不是我們的焦點。我們專注於個人車輛。我認為即使今天rideshare 1.0,人們利用那些服務,但仍想擁有汽車以及我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想去就去的自由。因此認為這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但這些車輛上的個人自動駕駛將非常重要。隨著明年推進將有更多分享,但我可以告訴你團隊正積極工作。如前所述,軟體團隊與Cruise資源合作,加上從Aurora加入的Sterling Anderson,我認為讓我們處於非常有利位置。敬請期待2026年里程碑,明天GM Forward媒體日將分享更多。
Emmanuel Rosner | Wolfe Research
問題: 2026年持續進展的槓桿?Q3與Q4採取的電動車相關行動本身能改善電動車結構性成本多少?
Paul Jacobson回應: 今年談到能透過更高產量改善獲利能力。看到的是當生產產能連續階段性下降時,整個供應鏈、物流、供應商增產成本等都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發現自己有點在追逐那個下降。最終意識到在改變的監管環境下,預期電動車需求成長將比原本顯著放緩。因此需確保適當調整產能足跡規模,不必吸收大量固定成本。儘管不幸,但這是對我們面臨現實的快速調整,我們正轉向能做到這點。本季採取的費用將有些幫助。如前所述,持續檢視此事,確實預期第四季會有額外費用。尚未完全確定規模,但隨著在本季完成該工作並最終確定,我認為對如何轉化至2026年及以後將有更好看法。
問題: 資本支出方面,電動車支出降低是否有機會或意願降低公司整體資本支出?還是需重新分配至其他地方?
Paul Jacobson回應: 已相當廣泛討論此事。看通膨調整數字,資本支出與COVID前上個十年末幾乎一致。絕對數字較高,但通膨調整數字實際相當類似,而現金生成則呈指數級增長。因此認為對能做的投資有強大可負擔性,已展現一些韌性。展望未來資本支出,所說的是過去幾年擴大電動車組合,未來幾年將降低成本並對電池芯與架構進行結構性改進,以及現在對內燃機車輛的增量投資,因為在先前監管環境下它們將存在更久且可能需求更大。在生成現金量的限制內平衡這些資本需求,我認為很難挑剔我們的自由現金流生成與該紀律。因此認為在未來幾年100-120億美元範圍非常非常好。
Chris McNally | Evercore ISI
問題: 定價似乎不是今年上行的主要貢獻者?如何調和看到的批發平均單價與定價指引?
Paul Jacobson回應: 已進入市場查看促銷。認為本季整個行業電動車促銷有些增加,以及面對競爭對手的一些促銷壓力。認為面對所有這些已維持相當顯著的紀律,這持續對我們有利。因此不會抱怨今年總體定價年增0.5-1%。希望持續確保平衡我們的表現與客戶可負擔性問題及GM Financial與Susan提到的一切。因此認為這是拼圖的重要部分。維持該紀律我認為對我們進入2026年將有幫助。
問題: 降低電動車虧損的部分是否來自降低電動車促銷?
Paul Jacobson回應: 現在說還為時過早。確實看到競爭對手很多行為,在9月提前需求面前增加促銷等。看起來像是清算大量庫存的跡象,已看到庫存下降,這預示更穩定的供需平衡。就價值而言,我們在內燃機方面的紀律,電動車方面我們與行業的差異實際上更明顯。因此預期這對我們能穩定。想要電動車的客戶,記住7,500美元稅收抵免前有電動車採用,之後也會有電動車採用。我認為那些客戶在尋找我們平台能提供的品質與車輛範圍,這對我們將有利。但確實預期能進入穩定改善獲利能力的運行,但還有一段路要走,對如何做將保持耐心。
Federico Merendi | Bank of America
問題: 關於Adam提到的中國,本季提到與現代合作開發新車輛,相信是為南美。這是否是GM至少與中國OEM全球化競爭的策略?是否應再次考慮GM進軍國際市場?
Mary Barra回應: 認為在許多國際市場今天有強大業務。Paul在評論中提到中東,全尺寸卡車與全尺寸SUV表現非常強勁。在南美市場看到進展,雪佛蘭品牌表現良好,在許多南美市場也被視為高端品牌。認為與現代宣布的合作關係說明了產業能做更多的事,做非消費者面向的事情,能從研發角度節省,某些情況下從資本角度節省,使車輛更具競爭力。因此認為這是廣泛策略,與現代有真正強大的合作關係,將繼續評估未來更多機會。
問題: 2026年墨西哥與加拿大關稅工作假設?
Mary Barra回應: 目前關稅是25%與35%。知道政府間正在對話,但不會超前那個。因此只是持續監控,就像你一樣。因此假設中沒有變化。
8. 結論
整體評估
通用汽車在2025年第三季展現優異的執行力與策略敏捷性,在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中交出亮眼成績。財務表現方面,調整後EBIT達34億美元,自由現金流42億美元,管理層基於強勁表現上調全年指引至調整後EBIT 120-130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9.75-10.50美元、調整後汽車自由現金流100-110億美元。
市場表現方面,GM達到2017年以來最高第三季市場份額17%(年增50個基點),促銷支出連續第10季低於行業平均,經銷商庫存紀律良好(年減16%)。電動車交付量創紀錄達6.7萬輛,市佔率16.5%穩居全美第二。中國業務連續四季改善,第三季股權收益8千萬美元,全年預期獲利,表現優於許多全球同業。
策略調整方面,GM展現快速應變能力。因應關稅環境變化,宣布超過40億美元資本投資將美國年產能提升至200萬輛以上,Fairfax工廠Equinox產量比原計劃增加一倍以上。關稅總影響從原估40-50億美元降至35-45億美元,已抵銷約35%影響,顯示自救措施見效。電動車策略方面,因監管框架演變與補貼取消,果斷調整產能,將Orion轉為內燃機生產並出售密西根電池廠,第三季認列16億美元特殊項目費用,第四季將因BrightDrop停產與持續產能調整認列額外費用。
未來成長動能方面,軟體與服務業務展現強勁潛力。年初至今已從OnStar、Super Cruise等認列近20億美元營收,遞延收入達50億美元(季增14%),建立在1,100萬OnStar訂閱戶(年增34%)與超過50萬Super Cruise客戶(年增近倍)基礎上,預期至本十年末實現強勁雙位數營收成長,毛利率約70%。次世代軟體定義車輛平台將帶來革命性變化,能獨立演進軟體層,為客戶創造持續價值。
主要風險
關稅不確定性: 儘管2025年關稅影響已從40-50億美元降至35-45億美元,韓國、墨西哥與加拿大的貿易協議仍未最終確定。目前假設維持25%與35%關稅,任何不利變化都可能影響獲利能力。中國晶片供應潛在中斷也構成生產風險,儘管團隊正全天候尋找替代來源。
電動車市場不確定性: 聯邦7,500美元消費者補貼取消後,10月電動車需求已顯著疲軟。管理層預期此趨勢將持續至2026年初,屆時才能觀察到自然需求水準。電動車採用率遠低於原先規劃將導致產能利用率降低與變動成本上升,儘管公司正積極調整產能規模。第四季將因BrightDrop停產與持續產能調整認列額外費用,規模尚未完全確定。
保固費用壓力: 第三季保固費用造成年增9億美元的逆風,管理層坦承此數字過高。儘管已採取多管齊下策略且近幾個月現金支出趨穩,保固負債的應計項目仍需追上,短期內可能持續構成獲利壓力。
監管環境演變: 儘管排放法規預期放寬有利內燃機車銷售延長,最終法規要到2026年初才會確定。監管不確定性影響長期產能規劃與投資決策。
競爭加劇: 全尺寸皮卡市場競爭對手將推出額外產品,可能影響GM市場份額與定價能力。中國OEM全球化擴張也構成長期競爭威脅,儘管GM強調需要公平競爭環境。
消費者與信貸風險: 儘管GM Financial目前呆帳率穩定在1.2%,消費者展現韌性,若美國經濟疲軟或失業率上升,仍可能影響汽車需求與信貸表現。
主要機會
內燃機需求延長: 排放法規放寬使內燃機車輛需求持續時間超過預期。GM在全尺寸皮卡、SUV與跨界休旅車領域擁有領先地位與強大產品線,且目前部分車型供應受限,Orion與Fairfax產能上線後將能充分發揮優勢。
關稅緩解路徑明確: 透過市場策略、製造足跡變化與固定成本管理,已抵銷約35%關稅影響。隨著美國產能擴張(年產能超過200萬輛)與供應鏈本地化推進,加上可能的貿易協議進展,淨關稅負擔有望在2026年低於2025年。
軟體與服務高成長: OnStar與Super Cruise訂閱快速成長(分別年增34%與近倍),遞延收入達50億美元,毛利率約70%,預期至本十年末實現強勁雙位數營收成長。次世代軟體定義車輛平台將創造新營收流。
電動車獲利改善路徑: 透過產能適當調整、採用新電池化學配方(如LMR)、更大模組尺寸、複雜度降低與零件通用化,有望顯著降低電動車成本。市場供給面預期更穩定,GM以優質產品與紀律促銷策略將更具優勢。
營運效率提升: 保固現金支出已趨穩定,多管齊下策略(經銷商合作、供應商品質驗證、AI與OTA應用、維修流程優化)預期將帶來成本改善。團隊展現的快速應變能力與紀律執行文化將持續創造價值。
品牌提升機會: 2026年3月凱迪拉克將成為F1賽道首個美國汽車品牌,Apple獨家轉播將使品牌接觸美國5,200萬粉絲群,有助強化凱迪拉克豪華品牌定位。
戰略定位
GM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展現卓越的策略敏捷性與執行紀律,證明公司已成功轉型為更精實、更靈活且更具韌性的組織。管理層明確目標是將北美EBIT利潤率恢復至歷史性8-10%水準,透過電動車獲利改善、保固成本降低、關稅淨負擔減少、生產/定價/促銷紀律維持等多重槓桿,預期2026年將優於2025年。
短期內,公司專注於執行40億美元產能擴張計劃、管理電動車需求疲軟期、推動保固成本改善,以及透過自救措施與貿易協議進展進一步降低關稅影響。中期而言,軟體與服務業務的高速成長(預期雙位數成長且毛利率70%)將成為重要營收與獲利來源,次世代軟體定義車輛平台將帶來革命性變化。長期而言,個人自動駕駛技術的持續進展與F1品牌投資將強化GM在技術創新與豪華市場的領導地位。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中,GM以紀律的資本配置、精實的庫存管理、優異的產品組合與快速的策略應變能力,展現比以往更強大的競爭力。公司承諾持續回購股票(年初至今已回購35億美元,攤薄股數年減15%),並在創造股東價值的同時投資於未來成長機會。整體而言,GM已充分證明其能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持續創造價值,為長期成功奠定穩固基礎。

